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寧夏吳忠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豐富“住、建、管、服”工作內涵,從群眾最關注的問題著手,在群眾最關心的“改造”發力,向群眾最關切的“提升”聚焦,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真心換真情 著力解決急難愁盼事
近日,在吳忠博雅南園購房的馬先生將一面錦旗送到吳忠市住建局辦公室,并握著工作人員的手連連道謝。原來,今年5月份,馬先生向住建局反映,他于2019年11月從博雅南園項目售樓部購買了房屋,現在房子建好了卻遲遲交不了工。
吳忠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了解到,市區個別樓盤逾期交房和不動產權證辦理難的問題始終困擾著部分購房群眾。針對此類問題,該局實行“一企一策一專班”,全面梳理逾期交房和不動產權證辦理問題臺賬,分類制訂化解方案,全力推動遺留問題化解工作。
截至目前,塞尚明都二期、金韻名邸三期、開元世家等住宅樓不動產首次登記問題逐步解決,東吳明珠、七號公館、香緹小鎮等住宅樓水、電、氣、暖等配套設施遺留問題加快處理,打通1479套房屋辦證渠道,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
除此之外,吳忠市還堅持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廣泛聽取意見,找準群眾反映的焦點、摸清群眾生活的難點、弄清群眾辦事的堵點,以解決實際問題維護廣大群眾合法權益。同時,圍繞解決不動產權遺留問題、老舊小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梳理“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事項15件,列入市級辦實事事項9件。圍繞解決中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加大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監管等方面,梳理辦實事清單事項10件。
舊貌換新顏 圓群眾安居樂業夢
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逐步邁進,吳忠市堅持把“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精準摸排老舊小區底數,實現“一區一案”改造方案底數清、分類清,科學確定改造內容。截至目前,全市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4個,累計完成投資1177萬元,讓幸福生活在老百姓家門口“升級”。
青銅峽市光明小區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原本由15個單位家屬樓構成,長期以來,小區管理松散、基礎設施不完善。如今,這里已是煥然一新,不僅有了嶄新的路燈,還建起了三層樓的健身中心?!斑@次改造力度大、范圍廣,基本解決了我們小區多年來積累的問題,小區變成了花園,孩子有耍的,老人有鍛煉的場地,大家都很高興。”光明小區的趙學英說。
如今,青銅峽市已探索形成了“一整四改六提升”亮點經驗,成為寧夏老舊小區改造現場觀摩點,打造出了全區老舊小區改造的吳忠特色、吳忠標桿。吳忠市還大力實施市區亮化工程,維修更換路燈千余盞,檢查維修黃河東岸、母子公園、秦渠兩岸等亮化設施設備2000余處。全面檢修城市防汛設施設備,購置管道機器人和管道閉路電視檢測系統,完成市區1.5公里街巷污水管網檢測。解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礎性問題,統籌推進農村住房安全改造。
目前,吳忠市累計排查227594戶,鑒定為C、D級2583戶,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住房納入抗震宜居農房改造計劃,及時消除農村房屋安全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截至目前,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開工262戶,抗震宜居農房改造開工897戶。
學黨史辦實事 讓群眾更有幸福感
“發補貼了!”前不久,納入廉租房保障的保障戶馬梅花領到住房租賃補貼開心地說,這也是她第二次領到住房租賃補貼。和馬梅花一樣,71歲的李明也領到了補貼款,他激動地說:“住房補貼好,雖然還沒分到房子,但是每個季度國家住房補貼費用可以補充現在的房租,讓我們提前享受到了好政策?!?/p>
這是吳忠市保障性住房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逐步邁進的一個縮影。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實效,吳忠市實施住房保障能力提升行動,通過回購商品房安置和貨幣化安置的方式實施棚戶區改造114戶,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50戶6萬元,受理新增公租房(廉租)申請資料及信息錄入400余戶,通過公開搖號分配使521戶城市低收入群眾實現安居夢。
吳忠市還投入100余萬元實施公共租賃住房維修,投入44.74萬元實施沐春苑、金積四期公租房等小區雙車道改造。全面啟動“紅色物業”建設行動,修訂《吳忠市物業管理辦法》,健全物業企業準入退出、價格調整、信用評級、失信懲戒等制度,建立“以質論價、質價相符、合同約定”的服務收費體系和收費調控長效機制,不斷提高物業服務管理實效。實施城市基礎設施提升行動,新建排水管網2.7公里,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實施供熱能力提升行動,充分利用國家9億元獎補資金,對計劃實施的54個項目技術方案、建設計劃、資金保障嚴格審核把關,確保把冬季清潔取暖工程打造成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攀 通訊員 賈麗、馮榮)